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180章 攻潼关,全真教下注(第1/3页)

第180章 攻潼关,全真教下注

郭靖收敛情绪回到军营,再度变成了杀伐果断的一军主将。

这几天,大军在路上休整,维持粮秣运转,现在辎重已经运到沿路各地,可以加快行军,郭靖便下达了军令,“传令,加快行军,斥候探马外放五十里!”

“遵命!”

数万大军沿着道路向前,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通往关中的道路有许多,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路线,有的可以行军,有的却是要修整拓宽才能过人。

金国虽说得了关中,但对这里的掌控力却不高,很多城池道路年久失修,荒芜人烟,战事在北地蔓延,而关中坐拥地利却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沿路上的乡村百姓见到有军队过来,连忙携带家中妻儿逃入山中,正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古代的军队除了少数之外,指望有严肃的纪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郭靖心知打关中易,得关中难。

要统治地方,除了要有强大的实力,更要得民心,维持地方稳定,早在一开始,他就颁布了严苛的军令,不得骚扰地方百姓。

从太原到潼关这一路上,已经有几十颗头颅明晃晃的挂在军令旗牌之上,世事无绝对,就算是再严肃的军令,也同样有人想要以身试法。

蒙古人纵横欧亚大陆,除了依靠强大的战斗力之外更因为他们有严明的纪律,来去如风,包括劫掠的时候也同样如此。

郭靖随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厮杀,也继承了武穆遗书,深知纪律的重要性,从一开始,他麾下的汉家军队就与别家的军队不同。

当今天下,各国军队以蒙古为上,西夏,金国为中,大宋最次,尤其是大宋的禁军,继承了五代十国的坏毛病,延续至今。

数天后,他们终于抵达了潼关之下。

1217年深秋,潼关。

浩浩荡荡的五万大军,旌旗蔽日遮掩了视线所能看到的一切,庞大的人海分成数路,蜿蜒在原野、丘陵、山野间,前前后后延伸十多里朝潼关推进而去,大量的斥候辐射四野,来回奔波带来行军的消息。

无数战马、士卒惊起大片浮尘弥漫天空,行进的方阵当中,弓手、弩手被护在各路中间,避免遭到敌人拦腰袭击。

郭靖骑在小红马上,身后立着高高的帅旗大纛,周围是三千亲军以及两千骑兵组成的中阵,尽管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但五万人密密麻麻的推进,有种洪水倾覆大地般的感受。

这一次,三晋之地虽只来了五万人,但声势却比两年前蒙古大军攻潼关不克的还要大。

骑兵擅长野战,适合在平原上决战,但却非常不利于攻城,当年攻打潼关,金国被先声夺人,兵势一泻千里,而蒙古却无实力占据拿下的土地,最终退回北方,金国卷土重来。

然而,郭靖异军突起,拿下三晋大地,经营两年,如今再度兴起战事,绝不会轻易退去,得知郭靖来攻,金军上下慌得不行,死死克制住了野战的想法,决心死守关门。

人的名,树的影,自从郭靖与金国交战以来,声名远扬,最开始是攻打幽燕之地,与金国骑兵绞杀,而后入三晋,两战之下覆灭金国十五万大军,震动天下。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人再敢小看他,即便他只有二十多岁。

风拂原野,扬起的尘埃飞扬漫卷,高举的郭字帅旗猎猎作响,无数的旌旗拱卫在四周延绵成片,郭靖身着明光铠甲,腰悬宝剑,一双虎目注视着远方的城楼,城墙上遗留着火烧,箭矢的痕迹,诉说着过去的经历。

潼关,不愧是天下险要之处。

此地北临黄河,南依秦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潼关扼守中原通往关中、西域的通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孤城难守,当初的蒙古骑兵能打下,我也能!

郭靖心中立下了豪情壮志,下令攻城。

随着鼓声响起,西夏仆从军顶着木盾,梯子朝潼关攻过去。

而潼关城墙上守备的金军早有准备,数之不清的箭雨落下,短短片刻间,西夏军队中便出现了伤亡,好不容易冲到城墙下面,上面又丢下了滚木礌石,他们不得不狼狈退回,只留下数百具尸体。

初次试探不过是为了打探守城军队的实力,想要靠一次冲锋就拿下潼关,那是不可能的事。

见到守城金军守备森严,郭靖便停止试探,鸣金收兵。

“呜呜!”

号角声响起,大军徐徐后撤,就地扎营。

……

早在开战之初,金军便把左近十里之内的高大树木砍伐一空,或直接烧山,免得为敌军所用,郭靖立下营垒之后便命人打造攻城器械。

这次出征五万大军,除了运送粮草的民夫之外,他还另外带了上千名工匠,用来打造攻城器械,潼关是一座雄关,要打下来必须要付出代价,他不会单纯的用人命去填。

上千名工匠夜以继日的打造攻城器械,士兵们砍伐树木,凿穿山石,一个月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