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拐去当孙子

第260章 天降大雪!(第1/2页)

李世民早就知道灾民进京的事情,甚至提前半个月就知晓了。

毕竟,没他这个皇帝点头,这些灾民别说进京,可能连沿途的关卡都过不去。

不过说起灾民,也算是关中的老传统了。

当年关中受灾,隋文帝就曾带着关中百姓去洛阳就食。

所谓的就食,其实就是要饭……

关中繁盛,但带来的问题就是人多地少,一旦遇到灾荒年就会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

事实上,关中的粮食早就不够吃了。

别说遇到灾荒年,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景,粮食也是捉襟见肘。

因此,这几年朝廷一直试图将多余的人口外迁。

只是收效甚微,很多百姓宁可饿死都不愿意千里迁徙。

李世民放这些灾民进京,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个活路,还有考验下李厥和李治两人对灾民治理的表现。

因此,李世民一大早就白龙鱼服来到了城外。一来是看看灾民情况,二来是看看两县对待灾民的态度。

李世民先是来到长安县,只是等了一上午,非但没有看到有人搭建粥棚,反而听到一些挑肥拣瘦的声音。

“尉迟家纺织作坊招工啦!”

“男女不限,只要年轻力壮的!”

“每人每天三十文钱,外加两斗米!”

“嫡长孙家的作坊也招人,每天三十五文钱,外加两斗米。不过只招三百人……”

实话说,长安县衙这边开出的条件不错,让很多人都心动了。

只是这个只收年轻力壮者,让很多人打起退堂鼓。

然而,正当他们犹豫之时,不知谁喊了一嗓子。

“大家注意啦,万年县那边免费施粥,只要人去了就能喝粥!”

众人一听这话,呼啦啦就跑了,只剩下衙役尴尬的呼喊声。

李世民闻言满意的点点头,心想李厥可能年岁太小,还不懂这些灾民的想法。相对来说,还得是年长十岁的李治,做事更加稳妥一些。

“咱们去万年县看看!”

“诺!”

不多时,李世民就带着护卫,骑马来到万年县。

刚到万年县郊外,他就看到一排排粥棚整齐的立在城墙下边。

万年县衙的衙役们卖力的招呼着,并组织灾民有序排队领粥。

李世民绕着粥场走了一圈,发现自家儿子竟然在煮粥,这让他心里更加欣慰了。

“这个刘仁轨不错,是个干事之人!”

张阿难闻言满脸不解的道。

“陛下,明明是太子殿下在做事,您为啥称赞刘仁轨?”

李世民闻言冷笑道。

“你当朕不知道啊,李治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他哪懂什么煮粥。”

“这定然是刘仁轨教的,让他亲自煮粥,身先士卒。一来可以体现其爱民如子,二来也可以盯着衙役,防止他们克扣粮食。”

张阿难闻言装作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然后不屑的撇撇嘴。

他对这种赈灾的方式非常不屑,毕竟吃粥只是饿不死,想要吃得饱,吃的有尊严,还是得去长安县那边做工。

而且,长安县给出的工价着实不低。又是给钱,又是给粮,足以养活一家老小了。

如果这种条件他们还不干,那就只能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灾民没饿到程度!

不过,这种话他也只能在心里腹诽下。

毕竟陛下显然更喜欢李治这种方式,对李厥那边的以工代赈不大感兴趣。

李世民见灾民都有饭吃,就放心的回到皇宫了。只是到了皇宫没多久,他就对张阿难说。

“你派人盯着点,什么时候长安县施粥告诉朕一声!”

“诺!”

张阿难听到这话赶忙去派人盯着,只是在心里暗想,要不要派人通知嫡长孙一声,让他也搭几个棚子装装样子?

只是这个想法在他脑子里转了两圈就被他给掐灭了,一来是嫡长孙的脾气,恐怕告诉他也不会做。二来则是陛下,若是让陛下知道此事,肯定会对自己不满,恐怕再也不会信任自己。

李世民吩咐完这事就将此事扔一边了,毕竟他要面对的是整个大唐,根本没心情关注眼前这点小事。

然而几天后的夜里,他突然感觉有点凉。

李世民当即披衣而起来到殿外,看着满天飘飘洒洒的雪花,心里没来由的感到一阵悲凉。

“这样一场大雪下来,朕的子民不知道又要被冻死多少……”

李世民来到宫门口,想看看大唐的官员中有没有跟自己一样心情的人。只是让他失望的是,一直等了快半个时辰,他都没看到一个鬼影。

然而,正当他失望之时,他看到一辆马车从宫门口驶过。

“来人,去打听下这是谁的马车!”

“诺!”

不多时,侍卫回来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