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第51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神医竟是我自己(第1/2页)

第51章 垂死病中惊坐起,神医竟是我自己

难民们哀求着,希望能进城避难,但城防军深知瘟疫的严重性,只能无奈地摇头拒绝。

城外,早已聚集了大量的百越难民。他们与南阳难民不同,却心怀善意接受了南阳而来的难民。

两群难民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难民群。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这场灾难。

然而,瘟疫的传染性极强,很快便在百越难民之中传播开来。

病人们脸色苍白,眼神涣散,身体不断抽搐。

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却无能为力。

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令人窒息。

城外的难民们开始恐慌起来,他们四处奔逃,试图逃离这个死亡之地。

然而,瘟疫已经无处不在,无论他们逃到哪里,都无法摆脱死亡的阴影。

念端正是此时到来,在听说南阳瘟疫之后,她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直到南阳难民抵达新郑城外,她才匆匆赶到。

离开紫兰轩的北冥子前往城外结庐,路上见到了行医的念端。

北冥子轻叹一声,“医者不自医。”

尊重他人命运是一件好事,也是北冥子修行百年得到的经验。

以他的眼光不难看出念端身上的问题所在——劳碌。

念端很累,却一直秉持医者仁心不断行医问诊,积劳成疾也是理所当然。

两天后。

端木蓉忧心忡忡看着念端,只有她最清楚,念端已经两天没有合眼,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

但是,端木蓉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念端是她恩师,念端最大。

此时作为念端医堂的帐篷外,传来公孙策和韩非的声音。

公孙策略带无奈,“师兄,我又不是大夫,你也只是司寇,瘟疫这件事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韩非言之凿凿,“师弟是不是忘了《瘟疫防治四策》。”

公孙策嘴角扯了扯,他在小圣贤庄求学的一年时间里一共只写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就是《瘟疫防治四策》。

预防措施、分段治疗、洁净消杀、隔离防染。

公孙策挠了挠头,“垂死病中惊坐起,神医竟是我自己。”

谈话间,两人已经来到帐篷外,韩非对着帐篷朗声开口,“念端神医,在下韩非携带师弟前来拜见。”

念端听到韩非的名字没有什么反应,可是在听到师弟两个字时,念端眼眸一动,“可是公孙先生来访。”

在一个医家传人眼里,《瘟疫防治四策》的含金量远远高于《五蠹》。

公孙策对着韩非摊了摊手,“名气高就是没办法。”

公孙策径直走入帐篷,直面念端,“如果你口中的公孙先生是指《瘟疫防治四策》的作者,那我是。”

念端对着公孙策躬身行礼,“念端为瘟疫之中受苦受难的黎民感谢公孙先生大德。”

公孙策上前扶起念端,“防治瘟疫前人已经有策略,我只是归纳总结。”

念端眼底感激之色没有消除,“可是先生是第一位提出预防瘟疫的人,自然是大德。”

公孙策扫了一眼帐篷外戴着粗布面罩,等待念端施药的难民,“似乎没有效果,该来的还是来了。”

念端摇了摇头,“已经足够,如果不是先生的文章,我难以扼制瘟疫蔓延的速度。”

念端说完,带领公孙策参观此处的防治措施:沸水消毒、尸体就地焚烧……

至于韩非与端木蓉被两人完全抛在脑后。

公孙策顺势对念端提出邀请,“念端先生也看到了,七国之间瘟疫横生,与其亲自奔赴医治。

不如坐下来编撰医书,流传于民间,以此防治瘟疫。”

听到公孙策的话,念端有些迟疑,热情大减,仿佛被一盆凉水兜头浇下。

“实不相瞒,我年少时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在行医之余游说各国,奈何无功而返。”

公孙策摸了摸下巴,念端说的年少时期,少说是十几年前,当时各国变法的余温还在。

对于发扬医学这种近乎资敌的事情自然不感冒。

各国只想要留下念端,在本国内培养医者,而不是印制医书流传于民间。

公孙策笑了笑,“如果说有君王愿意支持念端先生刊印医书,不知道念端先生还有没有这份精力完成医书?”

念端与公孙策对视,似乎在确认公孙策的真情实意,随后念端仿佛做了什么重大决策将手深入怀中。

伴随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念端取出两张丝帛,她郑重其事的将两张丝帛放在公孙策的手上。

公孙策愣了愣,念端这是把医书藏在了什么地方?还有余温!

念端这位熟女脸上不自觉闪过一丝不自然,“还请见谅,医书事关重大,所以贴身放置,以防缺失。”

公孙策嘴角扯了扯,他大概懂了这东西之前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