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98章 奇功定圣恩(第1/4页)

大周宫城,乾阳宫。

最近因大同盐铁违禁大案牵联甚广,整个神京城都隐含着动荡不安的情绪。

大同边军指挥北上投敌,正二品边镇总兵牵罪入狱,多达八家勋贵牵扯其中。

据说再过几日,数十名牵扯落罪的边军将官,将被陆续押送至神京受审。

今日早朝,都察院几名御史上奏,严斥勋贵子弟目无国法,骄奢贪鄙,倒卖违禁,扰乱边陲,应予严惩,不可姑息。

更有缮国公之孙世袭三品镇武将军石光珠等勋贵,弹劾孙占英、钱绍扬等人身具高位,屡受皇恩,却不知感恩。

此二人相互勾结,为祸边城,败坏人心,国法难容,应早日明正典刑,以安人心。

又言勋贵子弟戍边,本秉承报国之心,却被钱绍扬等人蛊惑教唆,犯下失矩之举,令人痛心疾首,恳请朝廷予以教化,准其自新赎罪。

自来文武不同路,存在天然的隔阂。

如今边军出现舞弊投敌之事,多家勋贵子弟牵扯其中,足见武勋粗鄙失德,文官自然照例要踩一脚。

而缮国公之孙石光珠等人皆为世家勋贵,这次大同盐铁违禁大案,他们都有亲友子弟牵扯其中。

或为同气连枝之意,或为勋贵群体张目,自然要给涉案勋贵子弟做些开脱。

嘉昭帝收到诸般奏本,留中不发,对各方看似义愤公道,实则各藏私心,心中虽明晰,却皆不置可否。

……

等到下朝之后,传召内阁大学士蔡襄、兵部尚书顾延魁、礼部尚书郭佑昌、忠靖侯史鼎等心腹之臣入殿议事。

等到传召之臣入殿侍立,嘉昭帝说道:“大同盐铁违禁要案已审讯完备,相关人犯罪证确凿,只是此案牵扯极大,引动朝野波动,众目睽睽。

因此,召集各位爱卿咨事议论政,以备裁决。”

大学士蔡襄说道:“启禀圣上,大同盐铁违禁之事,牵扯大同边军,兹事体大。

孙占英投敌叛国,更是死不足惜,待国朝使臣交涉北虏,引捕此贼,明正法典。

其余从犯之人,依臣愚见,根据其罪大小,由三法司依律进行处置,以彰律法森严。”

蔡襄是文官翘楚,擅长政事缓急权衡,深通理事轻重机变。

他这一番话对于事态主旨立场鲜明,对事情的旁枝末节,也留下一定余地。

毕竟今天嘉昭帝召集议政的官员,除了他这样的文官,还有忠靖侯这样的武勋。

蔡襄作为文官,骨子里难免有打压武勋的潜意识。

但他深通为官之道,圣上既会召集文武同殿议事,就是想在文武两道寻求平衡。

自己如果完全以文官立场议事,必定难以全部如愿,所以他才提出首恶必诛、余者依律而办的主张。

大周九边重镇,自八年前大败蒙古土蛮部,去岁贾琮平定辽东女真,其余并无大的战事发生。

九镇边军承平日久,已生出懈怠骄奢之状,大同总兵钱绍扬包庇枉法,便是边军这种状态的明证。

蔡襄身为文官阁臣,目光长远,精于权谋,深通以文制武的手段。

武勋开始骄狂抬头,扰乱边镇安定,打掉一个正二品大同总兵,清洗掉一批边军将领,打压遏制武将群体气焰,也就达到了目的。

所谓的从犯之人,依律处置,不过是他给武勋留的一个活口,那四个纨绔勋贵子弟,不论生死,都左右不了大局。

……

蔡襄称钱绍扬为此案首恶,也不是信口而言。

钱绍扬虽没直接参与盐铁违禁贩卖,但他身为大同军镇首官,手中权柄极大。

孙占英虽出身大同世家,但不过区区一个军指挥,如果不是钱绍扬的包庇维护,他没有足够的依仗,如何能肆无忌惮做盐铁生意。

如今孙占英投敌北虏,一时难以成擒,钱绍扬身为大同总兵涉案,自然是此事无可辩驳的首恶。

大同盐铁违禁大案,已经轰动朝野,官民两道众目睽睽,朝廷要向天下示之以公,先诛首恶,首恶必诛,便是最要紧的一条。

……

等到蔡襄话音落地,兵部尚书顾延魁说道:“启禀圣上,此次大同指挥孙占英罪行败落,便立即北上投靠土蛮部安塔汗。

此举不可能是孙占英仓促起意,必定是他与蒙古土蛮部早有勾结。

自八年前,平远侯梁成宗五战五胜蒙古土蛮部,土蛮部安塔汗的实力大受折损,远走塞外休养生息。

但是,根据各镇斥候探马收集的信息,安塔汗虽因实力受损,暂时放弃南下牧马的打算,却没停下积蓄实力的图谋。

自从大败与平远侯之后,虽没再领军袭扰大周九边重镇,但在塞外草原却从没停止过杀戮征伐。

这些年他东征西讨,征服残蒙流散各地的多个部族,如今麾下掌控十万余户,控弦精锐号称二十万众。

比之当年与平远侯对峙鏖战之事,实力优胜往昔,以安塔汗的秉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