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舰大萌

第四十二章 北圻大捷(第1/2页)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镇海海战的结果开始明里暗里在世界上引发更大的影响。

与法国结成紧密同盟的俄罗斯帝国开始在明俄边境上集结军队,并要求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进入战备状态,以从北方给大明压力。

不过大明对此丝毫不惧,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一流强国,但西伯利亚大铁路远未到修通的时候,他们能在东方投入的兵力很少很少。

六年前,如今的大明陆军大臣左宗棠领兵顺利平定西北地区由俄罗斯出枪出教官煽动的叛乱,这让大明民心士气大为高涨,因此俄罗斯给大明实际压力其实并不大。

不过毕竟对方是列强,该做的反应还是得有,因此大明内阁不得不把剩余新军三万余人和十万练营调往关外,与俄罗斯对峙。

好处是,镇海海战让东亚的另一个野心家日本帝国感受到极大震动,作为直接观战方,日本人认识到现在他们的海军无法对抗大明水师,因而不得不取消了趁明法战争侵略朝鲜的计划,只是日本人还是忍不住入侵了琉球,并且把这个海上小岛国吞入腹中。

大战之中,大明对藩属被吞并也只能暂且装聋作哑,不过这也引发了大明内部对日本的警惕和严重不满,为未来的战争埋下一个伏笔。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新军和有战斗力的练营兵被牵制在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接下来与法国的战争,陆军也只能依靠现已南下的约两万新军和南方练营了。

而战争的另外一方法国人,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法国议会要求总力茹费理对镇海海战的失败承担责任,甚至打算在议会表决对其的不信任案。

不过不信任是一码事,议员们可不觉得战争不应该继续打下去。

最终,法国议会通过了高达两亿法郎的特别战争军费(折合5100万两),并且通过决议,向越南增派援军。

只是因为距离的暴虐,援军不是那么好派的。

何况还有传统敌人德国的威胁必须加以应对。

明法战争开始前,法国海军共有23艘装甲舰,其中5艘已经部署在远东,按道理来说,再派出一支强大的援军并不困难。

然而此时德国海军也已经有12艘铁甲舰,而法国自己最早的三艘海洋级已经到了退役年限,想要维持对德国的绝对海上优势,本土舰队还真的很难调出船来了。

何况德国、英国都已经开始对大明提供支持,这种危险,法国不能不予以考虑。

因此,直到1884年11月,法国议会才正式批准海军抽调4艘装甲舰(巴雅级1艘,阿塔朗特同级的阿尔玛级3艘)和16艘巡洋舰,共20舰,命名为第二远东舰队,准备驰援东方。

这支舰队的实力很强,单舰队就超过南北水师之和,而且超出很多,只要抵达远东,大明恐怕连保住局部制海权都无望,只能避战保船。

但这样一支大舰队想要从本土到东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实际上到12月,舰队才因为越南陆上战局突变而紧急启程。

所谓陆地战局突变,是指1884年11月中旬,法国越南远征军前锋部队三千余人和越南伪军、民夫五千多人,趁大明新军主力尚未抵达的时机,对32000明军旧式练营(含黑旗军)驻守的北折发动进攻的北折战役。

此战前,明军在老将冯子材的指挥下修筑起一道长1.5公里,高7尺、宽4尺的长墙作为防御,并在长墙前挖了深4尺的壕沟,在长墙间修了不少土石堡垒。

11月17日,法军前锋部队指挥官尼格里上校派兵走小路包抄明军侧翼,但被越南当地人看到,并把消息卖给明军,随即冯子材和黑旗军刘永福分别派大兵在山间两侧埋伏,待法军进入埋伏后枪炮齐鸣,毙伤法军六十余人,法军包抄部队被迫撤退。

这次接触不在于杀伤了多少敌人,重要的是使法军失去从两翼包抄明军长墙的信心,只能选择正面强攻。

11月19日9时左右,法军开炮轰击明军长墙。

如果说,南方的旧式练营还能通过几十年的积攒,装备一些新式枪械的话(冯子材的萃军和黑旗军都是多种枪械和冷兵器混装,冯军手中有一些新到的温切斯特和马提尼亨利,黑旗军则用前装的米涅枪充数),更依赖专业人才和庞大财源的炮兵,大概是此战明法两军差距最大的部分。

明军依靠的是少数12磅拿破仑炮(美国南北战争剩余物资)和陈旧的8磅红衣炮,在炮战中被法国军的1877型战炮完全压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到11时左右,明军炮兵已经哑口无言,长墙中部被轰开几个大的缺口,土石堡垒被摧毁大半,法军趁势发起冲击。

明军阵地虽然被破环严重,但毕竟还有十倍的兵力优势,冯子材命令集中所部全部快枪手(装备温切斯特杠杆步枪),在极近的距离内对法军泼洒瓢泼弹雨,只有单发步枪的法军支撑不住,只能暂且后退。

下午4时,法军兵